為更進一步提高各社區對鄉村振興的認識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2月28日上午,由玉溪市圖書館、玉溪市文化館主辦,紅塔區圖書館、北城街道宣傳文化服務中心、北城街道蓮池社區承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講堂進基層活動在蓮池社區開展。北城街道宣傳文化服務中心、街道鄉村振興辦、蓮池社區干部60余人參加。 講座邀請了玉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輯部主任張尚鋒老師,以題為《祖國高屋...
2022年2月11日,由玉溪市圖書館、玉溪市文化館主辦,紅塔區圖書館、洛河彝族鄉宣傳文化服務中心承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玉溪市公共文化講堂進基層講座在洛河彝族鄉黨技校四樓會議室舉辦。洛河鄉干部70余人參加講座。 此次講座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得到了玉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大力支持,邀請了玉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輯部主任張尚鋒老師到場為洛河鄉干部講座,張尚鋒現任玉溪市新平縣嘎灑鎮鄉...
米線節又名“三春節”(孟、仲、季春)、“豆糠節”(節期至三月下旬打糠之季)、“燈節”(節期間放燈、唱燈)。米線節源于對土主、祖師、龍神的崇拜,境內普遍有其塑像和牌位供民眾奉祀。從每年正月初一開始,紅塔區境內10堂土主(6堂出巡)、10堂祖師分別按固定的時間、路線、所轄范圍出巡城鄉村屯。各村屯依次組織彩仗花燈迎神,神到哪村,就是哪村的節日;四山村寨在此期間則先后以村為單位,分別舉行祭龍活動,...
據《通海縣文史資料》記載,通海縣大營石板溝的“高腳獅子”(高蹺舞獅)世代相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通海眾多民間藝術中,石板溝的高蹺舞獅以“高、奇、險”著稱。據說,高蹺是大禹王發明的,因為要查探水的深淺,就將長木桿綁在腳上,下水好探深淺。以后為了紀念大禹王的功績,就形成了踩高蹺的習俗。 高蹺舞獅的故事情節為雙獅爭搶繡球,表演時由兩對獅子(4人扮演),一和尚,一引繡球者,共...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唱響玉溪花燈,推進“聶耳音樂之都”建設,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10月20日,由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玉溪市文化館承辦的建設“聶耳音樂之都”·唱響玉溪花燈系列活動——傳統花燈戲劇團演出的花燈戲《雙接妹》,在市文化館玉溪花燈小劇場舉行。 故事主要講述一窮苦人家,向財主借了銀兩還不起,無奈只好將親生女兒抵債嫁過去。不料財主家心腸歹毒,每天折...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唱響玉溪花燈,推進“聶耳音樂之都”建設,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10月18日,由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玉溪市文化館承辦的建設“聶耳音樂之都”·唱響玉溪花燈系列活動——明玉藝術團文藝晚會在市文化館玉溪花燈小劇場如期舉行。 明玉藝術團是一支以舞蹈見長的優群眾文藝隊,在玉溪市花燈劇院退休編導陳明玉老師悉心輔導下,近年來,在省內外的群眾舞蹈賽...
慕課是全民藝術普及與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結合的主要形式之一。疫情防控期間,玉溪市文化館推出“全民藝術普及慕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內容既有針對中老年群體的民族舞、花燈歌舞,也有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健身操、非洲鼓、瑜伽等群眾接受程度較高的藝術課程。授課教師由本館專業技術人員和文化志愿服務教師擔任,單集課程時長控制在5—10分鐘,每節課重點講解展示2至3個要點。能讓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到線上的藝術教學...
前言 慕課是全民藝術普及與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結合的主要形式之一。疫情防控期間,玉溪市文化館推出“全民藝術普及慕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內容既有針對中老年群體的民族舞、花燈歌舞,也有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健身操、非洲鼓、瑜伽等群眾接受程度較高的藝術課程。授課教師由本館專業技術人員和文化志愿服務教師擔任,單集課程時長控制在5—10分鐘,每節課重點講解展示2至3個要點。能讓群眾足不出戶享受...
由玉溪市文化館舉辦的玉溪市第六屆“碧玉清溪是我家”攝影作品巡展,于2021年10月1日起在澄江市文化館一樓展廳拉開帷幕。此次巡展共展出了88幅攝影作品,并進行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為廣大市民朋友獻上一道精彩的視覺藝術盛宴。 本次攝影作品主題鮮明、內涵豐富、藝術特色鮮明,反映出了當下玉溪各縣(市)、區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人民生活變化、文明新風、風土人情、自然風景等內容,很好地展現了玉...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規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工作,鼓勵和支持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參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由玉溪市文化和...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及《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關于推薦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要求,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開展了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在各縣(市區)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專家對推薦的第六批市級非...
為不斷擴大優秀群眾文化品牌的傳播交流推廣,充分宣傳展示建黨100周年來我黨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運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為廣大基層群眾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玉溪市文化館在線上培訓工作中拓展思路,從文旅融合發展、總館分館聯動、積極推進數字文化館資源建設,聯合峨山縣文化館總館,拍攝一批紅歌廣場舞教學慕課,讓群眾文化熱在百姓身邊,熱在線上云端。 本專題慕課攝制6集紅歌廣...
8月18日至19日,云南省文化館黨總支書記、館長郭維平,云南省文化館副館長李冰江一行9人,赴玉溪市審看云南省選送全國“群星獎”作品第一階段修改情況。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旭陪同專家組審看節目。 專家組先后赴新平縣審看花腰傣原生態小調《喊月亮》,峨山縣審看小彝劇《順英養豬記》,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兩個節目主創人員對作品編創、修改情況匯報。專家組充分肯定了節目編排質量和舞臺呈現效果...
8月13日下午,玉溪市文化館召開工作例會,組織中層干部職工及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研究我市非遺保護、傳承、管理和利用工作。 會議由市文化館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侯慶領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地考察或調研時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會議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導,進...
“進村爛路窄且彎,生產生活用水難,坡地貧瘠莊稼少,土墻草頂壘空房,廁所養著豬和雞……”山多、水少、閉塞、貧困,是昔日省級貧困村——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岔河鄉文山村的基本“村情”。如今,在文山村前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侯慶的扶貧日記上,村里的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3.7%實現歸零,140戶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脫貧,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9.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
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示擬認定447家單位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其中玉溪市2家單位入選,分別為鼓舞(彝族花鼓舞)的保護單位是峨山彝族自治縣文藝創作室(峨山彝族自治縣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傣族服飾(花腰傣服飾)的保護單位是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文化館。 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示擬認定447家單位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玉溪共有2家單位擬...